2014年,央行將給意欲開展個人征信服務的企業頒發牌照。有了牌照,就意味著獲得了一張價值連城的入場券。馬年春節一過,不少征信公司的企業又開始忙活準備申請征信牌照需要的材料。2013年,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
服務的企業頒發牌照。有了牌照,就意味著獲得了一張價值連城的。馬年春節一過,不少征信公司的企業又開始忙活準備申請征信牌照需要的材料。
2013年,伴隨著的發展,沉寂多年的征信業開始萌動,迎來了自己的元年。未來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模式越來越多,比如P2P網貸,需要調取貸款人的信用數據,快速、準確地對貸款人進行信用等級評級。
但是,中國現有的征信體系并不完備,絕大多數的個人、中小企業通過傳統的征信機構無法獲得信用數據。而在國外,每個人都擁有一個信用評級公司FICO給出的評分,這個分數將給其辦理信用卡、房貸、車貸直接產生作用,國外的P2P網貸能夠發展如此快速,也得益于整個社會較完備的社會基礎。
不過,另一方面,這也蘊含著巨大的創業機會。近日,網信金融副董事長李靜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網信金融很早就在接觸民營企業,未來,也希望切入征信領域。安融惠眾總經理常勝亦表示,他在信用評級領域多年,現離職創業,希望填補原有信用體系的不足。
做征信并不容易,數據的收集清洗、評分模型的建立、合作生態的搭建,對中國的征信業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常勝表示,“征信業需要長時間的耐心,才能夠促進征信業的發展。”
爭“征信”藍海市場
在接受采訪時,安融惠眾總經理常勝表示,目前自己的公司正在申報申請成立征信機構的相關申報材料,希望有機會獲得個人征信的牌照。
對個人征信牌照感興趣的還有易寶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公司。易寶支付CEO唐彬告訴記者,“易寶支付也正在申請支付牌照。”有傳言,阿里、平安、騰訊等互聯網金融玩家也在寫材料,緊鑼密鼓地申請個人征信牌照。
2013年3月,《征信業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這讓野蠻發展30年的征信業第一次有了規范。《條例》明確了中國人民銀行作為征信業的監督管理部門。
此后,央行出臺的《征信機構管理辦法》也于2013年12月20日開始實施。自此,央行開始受理征信牌照。
征信分為個人征信與企業征信。企業征信是備案制,拿牌照并不難。而個人征信的牌照比較難,需要央行的審批。《征信業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經營個人征信業務的征信機構,需經過央行批準,取得個人征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這極大地刺激了那些有意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一展鴻圖的企業。征信未來就是互聯網金融的水電煤,是一項基礎設施服務。對于目前P2P、眾籌等屬于創業紅海來說,這是一個藍海。
采訪過程中,常勝頗有感慨和記者回憶道,“自己在征信行業10多年,到2012年,看到沉寂多年的征信評級才有萌動的機會。于是,就與幾位征信業同仁創立了安融惠眾。”
到2012年底,我國各類的征信機構達到150家,整個征信行業的收入才20多億元。央行發布的《中國征信業發展報告(2003-2013)》顯示,征信機構分為3類:第一類是政府背景的信用信息服務機構有20多家,第二類是社會的征信機構是50家左右;第三類是評級公司有70多家。這些機構主要服務于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以及部分滿足了小額貸款公司的需求。
在常勝看來,征信業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未來對征信有需求的創新公司會大量增多。而一位征信業人士告訴記者,未來,擁有個人征信牌照的企業將會是5家左右。央行今年3月份,會首批發放2-3張個人征信牌照。
征信歷史發展緩慢
常勝表示,國內的征信業發展10多年以來,幾無太多進步。而如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倒逼了征信領域快馬加鞭。
根據《中國征信業發展報告(2003-2013)》顯示,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才有第一家信用評級公司。1993年,我國才開始有專門從事企業征信服務的公司,此后一批專業信用調查中介機構出現,開啟了中國征信業的探索階段。而90年代,中國的征信業開始起步。2003年,一些地方性的社會征信業開始試點,國外知名的信用評級機構先后進入中國市場。但是,總體而言,發展緩慢。
安融惠眾的副總經理夏平就參與了2003年“北京信用”這家地方性信用評級公司的成立。那一年,國務院設立征信局,并在上海、深圳、北京啟動社會征信業的發展試點。當時,夏平準備大干一番,但是很快發現市場需求并不強烈,再加上機制的原因,“北京信用”后來人去樓空。同期的深圳鵬元,雖然活了下來,但規模也一直沒做大。
目前,國內能夠進行個人征信查詢的便是央行的征信中心。而其覆蓋的人群,是那些擁有信用卡、以及向金融機構有信貸記錄的個人,大約是8億人左右。這一數字與中國的13億人口相對比,遠遠不夠。
國內可以進行企業征信的機構是上海資信、深圳鵬元、北京安融惠眾等公司,以及一些地方性的信用評級機構,這些公司服務的企業規模是幾百萬個。這意味著,6000萬的中小企業中大多數都還沒有自己的信用記錄。并且,銀行等金融機構,給大型企業提供貸款服務時,往往是親核親查,進行風控。
根據《中國征信業報告(2003-2013)》,截至 2012 年底,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接入機構 622 家,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累計接入機構 629 家。其中,使用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有住房公積金、城市商業銀行、農信社、村鎮銀行、全國性銀行、外資銀行、汽車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財務公司、住房儲蓄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等傳統金融、企業金融機構。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需要時時查詢并接入相關的查詢機構。即便拿P2P網貸來說,千家網貸公司都有這樣的需求。未來,征信的金融數據將開放給所有的授信類機構。
從國家層面,將需要從信貸征信起步,建成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也需要依靠市場化的力量將原先未納入的個人與中小企業納入。
發放牌照后,個人征信與企業征信將引入更多的民營力量,這些企業將促進個人征信領域的商用。而央行的征信中心將更多扮演基礎信用信息的公共功能。
商業模式謹慎探路
如眾所周知,征信領域水很深,涉及信用又比較敏感。這更需要創業公司去找到一個細致的切入口。
李靜表示,切入征信行業,網信金融也是順其自然。網信金融的母公司先鋒金融在傳統民營金融行業多年,對各個貸款機構的需求比較了解,會先從了解這些公司的需求入手,搭建自己的體系。
據常勝介紹,安融惠眾利用行業信息信用共享服務平臺(MSP),為會員機構提供信息查詢及征信報告。而會員企業需要提交查詢對象的姓名、身份證號等信息來查詢,緊接著會員企業還需要對這條信息進行完善,最后是否放款。
借著這種互惠互利的機制,目前,安融惠眾拓展了140家企業,其中大部分是P2P網貸平臺。每天,安融惠眾都新增5000多筆信息,這些信息就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數據庫。
征信業要解決的幾個關鍵環節:數據來源、數據分析、數據使用。每一個層面,都需要小心翼翼,因為牽涉到用戶隱私保護、企業核心數據等問題。
對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來說,核心數據是運營關鍵,如何說服客戶將核心數據交給征信機構也是一個難題。
常勝表示,現在給會員企業提供的服務就是信息查詢。國內的征信業太落后,只要能夠有數據,企業就可以判斷得八九不離十,對國內的小貸來說,目前夠用了。因為,現在不少在互聯網上申請貸款的個人與企業,連信息的本身完整性都沒有。
市場化的信用信息服務需求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對平臺里的數據,進行分析,給每一位個人打分,這將是第二步。
征信業有前期投入量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是一項積跬步才以至千里的工作。并且,征信公司有一定的社會公用性,并不能完全追求公司的利潤最大化。在第二步中,將形成信用不良記錄的“黑名單”和信用有效記錄的“白名單”。目前,黑名單中,各個金融機構愿意共享,但對于白名單,大家并不愿意共享。但是對征信機構來說,白名單則更有助于建立未來的評分模型,給企業提供更精準的服務。所以,對征信機構來說,白名單是難中之難。
據常勝透露,目前,安融惠眾的會員是免費使用平臺上的數據,但從2014年開始,“我們會逐步嘗試收費。”常勝認為,數據是一種有價值的資產,未來可以通過數據定價的方式來實現數據交換。
李靜表示,個人征信在中國(包括數據來源等方面)還有很多的困難。個人征信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監督方式防騙必讀生意騙場親歷故事維權律師專家提醒誠信紅榜失信黑榜工商公告稅務公告法院公告官渡法院公告
個人信用企業信用政府信用網站信用理論研究政策研究技術研究市場研究信用評級國際評級機構資信調查財產保全擔保商帳催收征信授信信用管理培訓
華北地區山東山西內蒙古河北天津北京華東地區江蘇浙江安徽上海華南地區廣西海南福建廣東華中地區江西湖南河南湖北東北地區吉林黑龍江遼寧西北地區青海寧夏甘肅新疆陜西西南地區西藏貴州云南四川重慶